招募:解读古代诗词中的“意象”
在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中,经过一代又一代诗人词人的淘洗沉淀,一本厚厚的意象“辞典”逐渐形成。一部分意象成为不断被后人致敬的母题,例如像“阳关”“塞雁”“杨柳”“吴宫”“子规”“盟鸥”“燕然”这样耳熟能详的词汇;有一些出自历史典故,要了解创作者的心境,需要进行“解码”工作;有一些古代器物的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消失,需要通过考古发现或古代图录来认识;还有一些诗词的意蕴十分含蓄,有多种理解并无定论,例如“沧海月明珠有泪”这样的句子。
这些意象仰赖于它们的文本语境而存在,因此,对它们的解读往往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。我们如何从一幅描绘风景的画中读出画家的情感与志向,很多时候要取决于我们关于古代社会生活和古人思想心态的认识,也许每个人心中的答案还会不同。
在本次分享中,我们将对一些古代诗词中较常出现的意象进行简单回顾,以其中一些意象为例,来探讨它们的语境,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转化为诗歌中的意象。
活动时间:11月3日14:00—16:00
活动地点:国图文化客厅(国家图书馆综合楼三楼)
招募对象:对诗文感兴趣的读者朋友
招募名额:10席
活动报名:活动免费,小程序报名
主理人:国图文化客厅国学经典组组长 赵世普
高级工程师,高级职称评委,北京市科委评审专家,前科技期刊执行主编。热爱诗词书画,不断学习文史艺术类课程。
主讲人:陈庐隐
浙江大学新闻学本科,清华大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,10年媒体工作经验,曾担任报社记者。
(2小时前)
(3小时前)
(5小时前)
(6小时前)
(9小时前)
(21小时前)